4月23日下午,光电工程学院举办青年学者学术论坛,论坛邀请青年教师李展和刘明超博士做学术报告,学院部分科研教师和学生参加此次学术论坛。

李展博士做了题为《暗夜璀璨:硅酸盐长余辉荧光粉》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系统介绍了长余辉荧光粉的常见制备方法,重点阐述了硅酸盐体系在环境稳定性和余辉特性方面的独特优势。随后,详细讲解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铝掺杂硅酸盐荧光粉Sr2MgSi2O7:Eu,Dy的工艺过程,并通过实验证实铝掺杂可显著提升材料的余辉性能。研究创新性地发现Al3+的引入能够优化材料的陷阱分布,进而延长余辉时间,同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阐明了铝离子对材料能带结构的调控机制。该工作通过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为开发高性能硅酸盐长余辉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径。

刘明超博士做了题为《近邻原星团与致密分子云消散过程的联系》的学术报告,报告先简单介绍了恒星与星际介质的物质循环过程,随后讲解了恒星在形成过程中的复杂影响因素:恒星初始质量、盘的吸积过程,盘的倾角对观测的影响等等,还有星团形成过程中的复杂因素的参与,像母分子云的初始质量、湍流、恒星反馈等等。刘博士的主要工作是利用Spitzer和Herschel观测数据剖析星团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现象,探索其规律。其工作从原星团和分子云的空间分布中发现,更小尺度上的致密星团与致密分子云呈现出规律的分布关系,这个关系表明致密分子云的消散过程与更小尺度上的致密星团的演化存在很大的关系。
两位博士的报告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体现了青年学者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此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