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一)学术论文、专利成果稳步增长,量多质优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全年发表学术论文4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授权7项。其中《Patterned graphene and terahertz metasurface-enabled multidimensional ultra-sensitive flexible biosensors and bio-assisted optical modulation amplification》、《Ultrasensitive, light-induced reversible multidimensional biosensing using THz metasurfaces hybridized with patterned graphene and perovskite》、《Design of all-optical multi-logic operation integrated metamaterial-based terahertz logic gate》等45篇被SCI、EI收录;专利项目主要有压力限定调节装置、一种镝铽铝三掺的黄光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光纤环保偏能力温度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一种超材料调制器等14项。
(二)教师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科研经费大幅提升
2022年度我院共有科研立项3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401.25万元。其中姚海云分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马继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同时我院还与清华大学、山东汉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鑫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优益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川重工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诺依曼(山东)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久诚机床有限公司、安徽睿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三)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科研的培养,联合培养研究数量不断增长
我院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对有潜力的项目进行预演和培育,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申报,加强与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方面,新增兼职研究生导师12人,其中济南大学的兼职研究生导师4人,分别为高炬,谢康,梁兰菊,闫昕;聊城大学的兼职研究生导师8人,别为韦德泉,闫昕,高炬,梁兰菊,谢康,刘云云,姚海云,黄传鑫。2022年我院共联合培养研究生7名,其中梁兰菊培养5人,分别是曹鑫,张瑞,刘伟,冯振威,尹克昊,高炬培养1人,谢康培养1人。同时,我院加强与企业、高校的广泛联系,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向。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获省级科研平台1项,为高炬教授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特色实验室”,获市级科研平台5项,其中枣庄市重点实验室两项,分别为高炬的“枣庄市低维氧化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田中俊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实验室”,枣庄市技术创新中心3项,分别为高炬的“枣庄市先进传感技术创新中心”,戴亚康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创新中心”,和李古强的“智能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