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5年4月16日(周三)14:00—16:00
参会人员:光电工程学院部分师生
会议地点:墨子楼S3301
会议简介:
报告题目:高效晶硅异质结背接触太阳电池制备与性能优化
报告人:孙召清
报告时间:14:00-15:00
内容简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国家战略规划,太阳电池作为关键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降本增效对于降低发电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推动能源转型和扩大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背接触(Back Contact,BC)硅太阳电池因其消除正面传统栅线遮挡带来的光学损失,确保了入射光子最大化利用。这一创新特性使其尤其适合应用于建筑一体化,车辆和飞机等场景。背接触硅异质结(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HBC)太阳电池的一大挑战是背面的图形化,常规图形化技术如光刻、喷墨印刷等技术常会带来工艺复杂性和输出功率的损失。本报告介绍采用激光来简化背接触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图形化工艺,提高电池效率,并成功制备了效率27.3%的硅太阳电池,打破晶硅电池世界记录。本报告中的低损伤激光图案化技术的研究和成功开发为高效HBC电池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并为下一步产业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报告题目: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的表界面结构调控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报告人:张凯
报告时间:15:00-16:00
内容简介: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具有成本低廉、资源丰富、活性可调等优势,已成为电解水制氢这一绿色能源转化技术的核心材料体系,在工业级制氢设备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系统中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提升催化剂的析氢反应动力学与稳定性是突破电解效率瓶颈的关键路径,其中活性位点精准调控与表界面功能化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该类催化剂仍面临活性相结构易失稳、规模化制备工艺不成熟、动态反应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其长期运行效能衰减显著,制约了产业化进程。报告内容主要从反应机理解析、活性相结构设计、异质元素掺杂策略及载体协同效应等维度,系统阐释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高效制氢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重点探讨了机器学习驱动的理性设计方法与多尺度原位表征技术融合对催化剂性能优化、规模化生产及动态机理解析的革新性推动作用,为破解稳定性提升与工艺适配性等关键技术瓶颈提供理论支撑。
光电工程学院
2025年4月15日